(三)合宪性争议的显现直到《民法典》实施,强制婚检的合宪性问题才最终浮出水面。
仅在2014年笔者曾经就收到靠近北京的河北某市农民的邮件,说不明身份的人将他们围困在村子里面,必须接受政府确定的征地补偿指导价格(大约是5万元一亩),否则不准任何人进出。其二,只适当考虑失地农民分享土地发展增益意味着政府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来获得土地资源,这会让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产生财政幻觉,并刺激政府征收和储备其可能并不需要的土地。
因为,其一,什么是适当,谁来通过何种程序决定某个具体的补偿决定是否适当等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人们也很难基于适当补偿这一要求设计出明确、公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在这种机制之下,土地资源很难获得合理利用。【作者简介】作者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参见贺雪峰:《城市化的中国道路》,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页) 贺教授的这种观点好像很有说服力,好像很符合常识,但其实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进入专题: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
首先,农民因为土地征收获得巨额财富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城市郊区和城中村)确实大量存在,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因为征地导致民众权利被侵犯、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的情况在全国同样普遍存在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多年的繁荣与发展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与之对应的是数字经济对就业影响的替代效应造就的新输家(Gallego Kurer, 2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体而言,一是针对既有研究对数字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机会分布特征测度的不足,创新性地引入了职业多样性指标,并介绍其优势。三、数据、变量和研究设计(一)数据、变量与指标构建如何测量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就业包容性是本文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使得关于数字经济就业效应的讨论面临新挑战——数字时代的就业不平等不仅仅是劳动力市场的退出与失业,还有可能是以灵活务工等隐性失业的形式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美]哈里·布雷弗曼,1978,《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六、结论评估数字经济对就业影响的利与弊,是政策辩论与学术争鸣的核心。
如前所述,多样性与区隔、排斥相对,体现的是特定机会空间的分布特征。对就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据此,文章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1: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包容性就业。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与城市社会基础、劳动力要素流动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强化其职业多样性影响。
图1为文章计算得出的2014年、2016年及2018年各城市职业多样性指数的密度分布图,可以看出,城市的职业多样性主要集中在0.6—0.8范围内。一些文献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等新资本货物中的观察结果,测量专用技术变革,虽然资本与劳动者份额的此消彼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技术对就业的替代关系,但劳动者份额变化与贸易成本变化、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相关(Grossman Oberfield, 2022)。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中国城市化2020~2050——影响、前景与战略》,载《管理世界》2022年第11期。此外,从表2中控制变量的系数来看,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越高,医疗服务越便捷(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和卫生院数越多),相应的职业多样性程度越高。
列(3)和列(4)显示,城市移民主要来源为跨省流动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城市移民数的交互项为正且显著,即移民的流入将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包容性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技术应用两个层面的特征,本文的稳健性分析采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再次对文章的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激发社会各界对失业与不平等的担忧,与此相关的研究快速增长。上述研究结论对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如下意义。
城市社会基础(人口规模)是实现包容性就业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年末总人口这一指标来衡量。同时,使用城市劳动力流入规模测量城市移民数。而列(4)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城市移民数的交互项为正且显著,说明二者共同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职业多样性。假设1得到数据结果的支持,即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职业多样性。因此,本文采用职业多样性指标评估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包容性。与数字时代的就业特征相对应,这一评估指标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特征:一是分布式。
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新业态和新职业,直接提升了就业包容性与职业多样性。五、异质性分析(一)城市技能结构不同的异质性分析有偏技术进步理论关注技术就业效应的异质性。
表4中列(1)和列(2)显示了在不同技能结构的城市,城市社会基础、数字经济发展与职业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分析劳动力流入(城市移民数)、数字经济发展与职业多样性的关系。
CLDS基于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在劳动力的流出地进行溯源调查,调查对象为样本家庭中的全部劳动力。作为衡量机会均等性的首要指标(Holton,2005。
鉴于数字经济中的输家们涌向外卖、网约车等特定行业的趋势,评估指标要能够更好地捕捉、反映数字时代的职业分布特征。总之,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职业多样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田鸽、张勋,2022),但硬件上的投入不等同于使用。具体而言,政策实施以前,系数的估计值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满足共同趋势假设,说明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是合适的。
因此,讨论数字经济战略与就业优先战略的协同发展,既要关注劳动力市场整体的机会结构变化,也要评估其就业效应的包容性与公平性。事实上,职业多样性不仅为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公平性与包容性提供分析视角,同时,相对于数字时代对就业总量与失业率估计的难度,职业多样性更能捕捉数字时代就业与失业边界高度模糊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整体机会空间的变化。
此外,非正规就业等就业形式的自我剥夺与高强度的劳动投入也让单一收入指标备受考验。其一,数字化时代就业与失业边界日益模糊,给就业总量测量带来挑战,而职业多样性指标能有效地刻画劳动力在各类职业中的分布特征。
其中,互补理论关注资本与高技能劳动者的互补关系,即数字经济中的高技能赢家。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涵盖网络基础设施、智慧产业与经济,以及智慧管理与服务等多个维度,不仅反映了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同时也体现了数字技术的使用、渗透和融合。
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失业的担忧,这使得技术创新与新技术使用的就业效应成为社会科学与政策制定者辩论的核心。因此,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选取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使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方法重新验证了本文的结论。[Deconct*popct]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年末总人口的交互项。③表1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其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年末总人口的交互项为正且显著,即城市规模会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对包容性就业的影响。②因此,劳动力流入带来的移民创新与数字技术颠覆性创新,两者交叠一起影响城市职业多样性。
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是促进包容性就业的重要社会基础,而数字经济发展和劳动力流入有利于提高就业包容性。本文在阐述既有研究指标不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城市职业多样性指标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
而城市移民来源主要为省内流动时,该交互项为正但并不显著。非正规就业等就业形式的兴起,使得就业与失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的失业与就业总量统计对劳动力市场的解读能力被削弱。